2020中国商业圆桌会议·秋季论坛亮点摘录


发布时间:2020-12-10

2020中国商业圆桌会议·秋季论坛亮点摘录

2020年的世界充满挑战,不仅爆发了严重的新冠疫情,国家和国际团结也不断瓦解。全球治理架构遭遇经济、政治和社会等多重挑战。值此关键时刻,世界经济论坛举办2020年中国商业圆桌会议秋季论坛,召集中国和国际顶尖商业领袖、政要和其他各方重要利益相关者开展高级别讨论,在后疫情时代重塑中国和世界的互信。 

【开展行业行动,到2060年实现碳中和】

中国已经承诺到2060年实现碳中和,而企业将在其中扮演重要作用。各行各业如何协调行动,共同实现碳中和目标?

世界经济论坛执行董事兼大中华区首席代表艾德维表示,新冠肺炎带来的巨大冲击在一定程度上转移了我们对其他紧急议题的关注力度。考虑到这一点,中国所提出的2060年碳中和目标是十分及时的,也具有重大意义。这不仅展示了中国的大国责任意识,还表明中国有潜力为实现全球气候目标做出重要贡献。

北京环境交易所总经理梅德文建议道,我们应该进一步合理扩大碳交易市场的规模、扩大履约主体、构建合理的价格激励机制。尽管电力行业碳排放占到了总排放的一半左右,但是建筑行业、交通行业等也不能被忽略。

   清华大学教授何建坤强调了东部发达地区企业在实现2030年碳中和目标中的重要作用,应该凭借其优越的经济转型基础,率先在2025年前达到碳排放的峰值。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实现全国在2030年前实现二氧化碳排放达峰。

【海洋产业投资带来的经济机会】

2020-2050年期间,全球海洋经济的投资预计达到2万亿美元至3.7万亿美元,涵盖海上风力发电和海洋生物蛋白生产等重点领域,有望创造高达22.8万亿美元的净收益。中国的蓝色经济也在以每年10%的速度快速发展。在后疫情时代,企业领袖如何才能抓住海洋投资带来的高收益机会,同时又能维护海洋生态的健康

自然资源部海洋战略规划与经济司司长王斌指出,考虑到海洋的生态修复和自然资本这个新兴的领域,蓝色碳汇、保护修复海洋系统、应对气候变化应该成为下一段海洋投资的重点,金融机构可以在这些方面做出全新的创举。

世界银行集团国际金融公司驻中国、韩国和蒙古国首席代表瑞沛霖指出,中国及其他新兴经济体在蓝色贷款方面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应该考虑向渔业、海洋水产品的加工以及旅游业进行投资,推进开发蓝色债券,制定国际通用框架,确保各方拥有共识,这对于可持续发展来说有重大益处。

佳通集团副主席林美金强调道,提高蓝色经济的意识其实是与每个人息息相关的。她建议道,企业应该与国际环保机构展开合作,在全球范围内共同保护海洋多样性。除此之外,与渔民群体的合作也是至关重要的,这可以保证渔业具有完整的追溯性。

 

【优化融资机制,造福自然生态】

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能提供超过三分之一的气候减缓措施,有助于实现《巴黎气候协定》中设定的减碳目标。但是,这些解决方案也需要付出成本。哪些融资机制能够帮助企业在维持可持续发展的同时,保持商业竞争力?

世界经济论坛北京代表处热带雨林及生态文明项目大中华区总负责人朱春全表示,气候变化就在我们身边,是每个人都可以切实感受到的,目前气候变化的情况比任何模型预测的都要严重。根据世界经济论坛2020年年初发布的《全球风险报告》,排名前五的十大风险均来自于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相关领域。

中国工商银行现代金融研究院副院长殷红表示,金融机构需将气候纳入其风险流程,防范风险,不断发掘具备能力的客户。除此之外,开发压力测试与量化工具也具有重大意义,银行等金融机构应该对行业、碳交易、水风险等方面展开规模化测试。

 

【政策简报会:中国的“十四五”规划】

从新基建到“双循环”,中国经济在新冠大流行期间展现出了极大的韧性和耐力。 鉴于2021年将是中国“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中长期规划将如何影响产业发展和国际合作?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姚洋指出,国际国内双循环发展模型的重点在于内循环,内循环的重点则在于建设自主技术,目前的重点在于建设一条可以应对外部冲击的产业链。“十四五”计划的第二个重点在于绿色发展,对于未来十年的企业发展来说,绿色发展会成为最大的影响和考验。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党委书记、副主任欧阳志云表示,在生态产品议程中,政府需要保证一部分公共产品的供应,比如食用水;但是还有一部分的生态产品需要实现市场化,比如景观用水、工业用水;只有合理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才能打破“保护环境是奢侈消费”的恶性循环。


页面加载中…
中文 |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