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考船海底发现“冷泉” 收集到“可燃冰”


发布时间:2019-09-09

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海洋六号”科考船今天完成深海探测共享航次任务返回广州。科考期间,我国调查人员在我国南海北部发现一处新的大型活动性“冷泉”。

  央视记者 张雷:36天,3000多海里,在我身后就是刚刚返回广州的“海洋六号”科考船,在科考期间,这艘船是充分发挥了它的母船作用,搭载着18家涉海科研机构的人员,以及很多的大型的海试装备,在我国南海北部进行了海试及相关的科学研究。

  “海洋六号”船船长约106米,满载排水量4650吨,是我国先进的综合性全海域地质调查船。此次深海探测共享航次,“海洋六号”在我国南海北部海域执行了涉及海洋地质勘查与环境调查评价、研发设备海试、深海探测仪器试验以及冷泉系统科学研究等20多项海上科考任务,并在水深约1400米海底新发现一处大型活动性“冷泉”。

  中国地质调查局广州海洋局 陈宗恒:发现了大型活动性“冷泉”。通过我们的遥控潜水器视频,看到下面密密麻麻的贻贝,我们一下就震惊了。因为正常情况下在一个没有阳光的地方,是很难有这么密集的生物生存。然后我们就仔细搜索,发现了好几个点有大量的甲烷气溢出,像喷泉一样。

  海底“冷泉”简单的说就是海底之下的甲烷、硫化氢和二氧化碳等气体在地质结构或压力变化驱动下,溢出海底进入海水的活动。由于形态酷似陆地上的泉口,温度一般在3-5℃,所以被科学家成为“冷泉”。

  此次发现的“冷泉”位于水深1200至1400米之间,在“冷泉”区域,调查人员还发现了大量自然状态下的天然气水合物,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可燃冰”。“冷泉”生态系统是研究地球深部生物圈的重要窗口,同时也是探寻天然气水合物的重要标志之一。

  中国地质调查局广州海洋局 陈宗恒:我们用现场的气体收集装置进行收集,它就可以立马形成可燃冰。而且在浅表层的地方,我们可以发现就像冰一样存在的可燃冰,这种现象是在其他地方是很难见到的。还在有些地方发现裸露的可燃冰,这个现象是很少见的。

  考察期间,科研人员运用多种手段对海底活动“冷泉”进行取样和观测,获取了一大批冷泉系统相关生物、水、气体、沉积物等样品及数据,基本查明了“冷泉”分布范围、地形地貌、生物群落,为下一步对该区域冷泉系统演化过程及机制等科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页面加载中…
中文 | EN